闽师培[2010]017号
关于开展2010年秋季高校教师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的通知
各高校人事处: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0年秋季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闽教办人[2010]63号)文件精神,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受省教育厅委托,负责组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为更好地落实以上通知精神,现将测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除对参加测试人员进行教学试讲外,同时加强对参加测试人员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查。
二、课堂教学技能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查内容,请查阅高等学校教师《多媒体课件PPT的制作》考试大纲(附件一),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试大纲(附件二)。
三、课堂教学技能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查,采用笔试开卷测验,测验成绩仅供参考。
四、2010年秋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内容,请查阅《福建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附件三)。
五、试讲测试时间:11月15日—23日上午8:00,下午2:30。各高校教师具体测试时间请参照安排表(另行通知)。
六、试讲测试地点: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福州教学点(福州仓山区对湖路75号)、厦门教学点(厦门厦禾路1128号富兴大厦B幢10楼)。
七、申请测试人员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
2、《测试表》一式四份,填写后加盖本单位的公章。
3、所教学科(专业)的课程对应教学大纲、教案(一节课,注明测试者的工作单位、姓名)、教材各一式三份及多媒体课件。
附件一、高等学校教师《多媒体课件PPT的制作》考试大纲。
附件二、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试大纲。
附件三、福建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福建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2010年11月1日
主题词:2010年秋季 高校教师能力测试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人事处,校分管领导
福建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2010年11月1日印发
附件一:
高等学校教师《多媒体课件PPT的制作》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参考教材:罗运模等主编,《边用边学轻松掌握PowerPoint 2000》,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一、考核目标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PowerPoint 2000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制作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组织结构图、声音和视频剪辑等对象的演示文稿,并可以为演示文稿添加多媒体效果等,极大地提高你的教学、讲演、宣传等的演示效果。
考试定位在“了解和识记”、“理解和领会”、“掌握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上对考生提出要求,其具体含义是:
了解和识记:能了解,识记所学各知识点中的基本概念、名词和术语,并能做出正确表述。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Powerpoint中的概念,因此要求对这部分内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识记。
理解和领会:能懂得所学各知识点的内涵,并结合实际问题知识其相互联系,做出正确判断。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制作课件的各种技术,因此要求对这部分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实际制作的重要性。
掌握和综合应用: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制作的重要实现方法,因此要求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并且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到制作课件当中,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
二、考核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讲ppt课件的基本制作
1、目的要求
Ø掌握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技巧;
Ø掌握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
Ø掌握插入与编辑日期、时间、页眉、页脚、项目编号
Ø掌握PPT课件的发布
2、考核知识点与内容
Ø幻灯片操作:新建幻灯片、移动幻灯片、复制幻灯片、删除幻灯片
Ø文字输入与编辑、段落编辑与项目符号和编号
Ø日期、时间、页眉与页脚的插入与编辑
Ø课件播放、课件转换成网页或PDF等格式并发布
第二讲 多媒体资源剪辑与导入、动画设置
1、目的要求
Ø掌握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Ø掌握图像、声音、视频文件的剪辑与格式转换、插入、设置
Ø掌握超链接设置
Ø掌握如何设计动画方案,制作动画效果
2、考核知识点与内容
Ø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Ø图像的插入与编辑、设置
Ø声音文件的剪辑与格式转换、插入、设置
Ø视频文件的剪辑与格式转换、插入、设置
Ø超链接设置
第三讲 增强效果:组织结构图、表格和图表
1、目的要求
Ø掌握创建与编辑组织结构图
Ø掌握表格的建立和编辑;
Ø理解表格的格式化和基本运算。
Ø掌握图表的建立、图表数据的输入、图表类型的选择;
Ø理解修改图表中的文本和数据;
Ø了解如何利用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和文本
2、考核知识点与内容
Ø创建与剪辑组织结构图
Ø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格式化表格
Ø表格排序与计算公式的使用
Ø添加图表、向图表中添加数据和修改数据
Ø格式化图表
第四讲 模板、母版、备注、讲义和大纲
1、目的要求
Ø掌握应用设计模板、配置幻灯片母版;
Ø理解幻灯片版式、幻灯片配色、背景的作用;
Ø掌握备注页、讲义和大纲页的制作和打印方法。
2、考核知识点与内容
Ø设计与应用模板
Ø编辑与配置幻灯片母版
Ø备注页、讲义、大纲页的制作
附件二:
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课堂教学技能是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也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员在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教学技能类型,理解并系统掌握各项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和运用要求,懂得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
二、考查形式
试卷:100分。
试卷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三、考查内容
(一)导入的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1、导入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3)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4)明确学习目的
2、导入的结构
(1)引起注意
(2)激起动机
(3)组织指引
(4)建立联系
3、导入的常用方法
(1)直接导入
(2)经验导入
(3)旧知识导入
(4)实验导入
(5)直观导入
(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
(8)悬念导入
(9)故事导入
(10)表演导入
(11)随机事件的导入
4、创设有效导入的基本要求
(1)符合教学的系统性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5)导语尽量简洁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二)讲授的技能
讲授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通过系统连贯地陈述,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事实,形成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等教学行为方式。
1、讲授的基本形式
(1)讲述
(2)讲解
(3)讲读
(4)讲演
2、讲授的程序
(1)事实性知识的讲解:提出问题,叙述事实。
(2)抽象性知识的讲解:提示要点,核查理解。
(3)归纳法:提供感性材料,指导分析,综合概括,巩固深化。
(4)演绎法:提出概念,阐明术语,举出实例,巩固深化。
3、讲授的要求
(1)明确目标,重点突出
(2)语言规范,富有感染力
(3)创设情境,善于启发
(4)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概括
(5)强调重点、关键,及时巩固、应用
(三)观察与倾听的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是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渠道,也是师生展开对话的基础,而教师的倾听则是师生生命的相互敞开,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是共享快乐。
1、观察和倾听的意义
(1)促进教学的对话性
(2)建立对话的师生关系
(3)改善课堂管理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观察的原则和策略
(1)观察的原则
同步性原则;即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反省性原则
(2)课堂观察的策略
注视;扫视;环视;巡视
3、倾听的原则和策略
(1)倾听的原则
耐心等待;善于理解;真诚赏识;热情参与
(2)倾听的策略
提问;支持性陈述;关键词重复;反馈性陈述
(四)提问的技能
提问是指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1、提问的功能
(1)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
(2)提示学习重点
(3)启发学生的思维
(4)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5)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2、提问的类型
(1)特指式提问
(2)泛指式提问
(3)重复式提问
(4)反诘式提问
(5)自答式提问
3、提问的运用要求
(1)明确提问目的,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
(2)问题清晰,善于启发、引导
(3)恰当分配问题,把握发问时机
(4)适当停顿,恰当理答,及时给予分析评价
(5)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五)板书的技能
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利用黑板或投影片,以凝练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像等方式,向学生呈现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教学行为。
1、板书的功能
(1)概括功能
(2)互动功能
(3)示范功能
(4)美育功能
2、板书的类型
(1)提纲式板书
(2)表格式板书
(3)线条式板书
(4)图示式板书
(5)综合式板书
3、板书设计的原则
(1)规范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针对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时效性原则
4、板书的要求
(1)书写规范迅速,示范性强
(2)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3)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4)文字、图表科学准确
(5)简单明了,形象生动
(六)演示的技能
演示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把事物的形态、结构或变化过程等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演示的功能
(1)直观功能
(2)辅助功能
(3)启迪功能
(4)示范功能
(5)巩固功能
2、演示的类型
(1)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
(2)挂图演示
(3)幻灯、投影演示
(4)电影电视、计算机演示
(5)实验演示
3、演示的程序
(1)心理准备
(2)出示演示物
(3)介绍媒体
(4)指导观察
(5)提示要点
(6)总结
(7)核查学生理解
4、课堂演示的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精心选择演示物
(2)演示前提出问题和观察重点
(3)演示时要指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
(4)演示操作要规范,确保安全
(5)演示后及时总结,明确观察结果
(七)反馈与强化的技能
反馈是教师传出教学信息后,从学生那里取得对有关信息反应的行为方式。强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肯定或否定、批评或表扬、奖励或惩罚等手段,对学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的一种教学行为。
1、反馈与强化的意义
(1)激励功能
(2)维持功能
(3)巩固功能
2、反馈与强化的类型
(1)反馈的类型
课堂观察;课堂提问;课堂考查;实践操作
(2)强化的类型
语言强化;符号(标志)强化;练习强化;活动强化
3、反馈与强化的运用要求
(1)准确判断学生的认识或行为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2)反馈应及时准确,强化要恰到好处
(3)反馈形式应灵活多样,强化方式要适合学生特点
(八)结课的技能
教学的结课技能,是指在一节课内完成了预设的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该节课教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予以升华或延展的教学行为方式。
1、结课的意义
(1)整理教学知识要点
(2)巩固强化学习内容
(3)帮助学生理解升华
(4)铺垫后续教学内容
2、结课的一般程序
(1)简单回忆
(2)提示要点
(3)巩固练习
(4)拓展延伸
3、结课的方法
(1)归纳式结课法
(2)探索式结课法
(3)悬念式结课法
(4)震颤式结课法
(5)回应式结课法
(6)自然式结课法
4、结课的要求
(1)明确教学重点,提示知识要点
(2)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理解升华
(3)及时巩固,强化学习
(4)形式多样,增强学生兴趣
(九)组织教学的技能
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集中学生的注意,维持教学秩序,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和谐教学环境,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组织教学的意义
(1)陶冶学生的性情
(2)发展学生的自控能力
(3)增进教学效果
2、组织教学的类型
(1)管理性组织
(2)指导性组织
(3)诱导性组织
3、组织教学的途径
(1)课堂规则的拟定
(2)教师的管理态度
(3)奖励的恰当运用
4、组织教学的要求
(1)明确目的,教书育人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3)准确清晰传递信息
(4)灵活应变,因势利导
(十)说课、听课与评课的技能
教师不仅是执教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说课、听课与评课的技能是教师反思与研究素质的体现。
1、说课的技能
说课是指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即表达教师对于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不仅要说“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为什么这样教”。
(1)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2)说教学目标——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说学情——分析教学对象
(4)说教法——介绍选择哪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5)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2、听课的技能
听课是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方式。
(1)熟悉课程标准,了解编者的意图与教师拓展的空间
(2)了解听课班级学生情况,勾勒教学框架
(3)课堂中注意观察与记录
(4)听课后应有分析与反思
3、评课的技能
评课是听课的继续,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给予正确的解释。
(1)评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
(2)评课的方法
整体入手,综合评价法;化整为零,单项评价法;沙里淘金,寻找特点法;以果溯因,揭示规律法;研评结合,教学诊断法
(3)评课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坦率诚恳;兼顾整体,不以偏概全;关注差异,区别对待;以事论理,避免空谈理论;注意场合,讲究表达技巧
附件三、福建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
申请人单位(公章):测试时间:
姓 名 | 学科 | 身份证号码 | ||||||||
形 式 | 项目 | 测 试 内 容 | 分值 | 得分 | ||||||
面 试 | 仪表仪态 | 仪表端庄,气质、修养良好 | 6 | |||||||
思维能力 | 应答准确、流畅,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 6 | ||||||||
语言表达 | 语言规范、准确 | 6 | ||||||||
专业知识水平 | 专业知识扎实,相关的知识面宽 | 7 | ||||||||
试 讲 | 实现教学 目的能力 | 目标明确,要求适度,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看教案) | 8 | |||||||
注意教学育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8 | |||||||||
重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或动手能力)的培养 | 8 | |||||||||
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无错别字 | 7 | |||||||||
善于应用“两学”知识 | 7 | |||||||||
能因地制宜,应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 8 | |||||||||
掌握教材 内容能力 | 讲课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 8 | ||||||||
了解当前学科新成就、新动态,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 7 | |||||||||
组织课堂 教学能力 | 教学民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7 | ||||||||
注重课堂信息反馈,应变能力强 | 7 | |||||||||
合计 | ||||||||||
专家组综合测评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 ||||||||||
备注:1、总评等级85分以上为优;85-70分为良;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总评成绩不及格:①备课不认真,教案不规范,错误明显;②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有错误言论;③板书安排不合理,错别字较多;④讲课条理不清,对教学内容不熟悉,照读讲稿;⑤表达逻辑混乱,有明显科学性错误。